登录   |   注册欢迎来到药链圈平台!
资讯
我要注册会员登录
帐号:
密码:
忘记密码?
热点新闻
首页-资讯 - 权威视点 -  权威视点
我国冷链包装现状分析 技术仍需完善
发布日期:2016-08-25  发布机构: 阅读数量:1292

  “制冷设备”、“冷链物流”,看到这些词汇,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降低食品、药品储存温度,防止因过热而损坏。殊不知,某些特殊产品在过冷的环境下更易损坏。这也就要求冷链包装技术更加完善。

  医药包装企业和公众关注的焦点往往在于包装不“过热”,实际上“过冷”对疫苗等生物医药的伤害更大,而防止“过冷”需要更为完善的冷链包装技术。

大半冷链包装无法实现不“过冷”

  按照新版GSP医药冷链的相关规定,细胞因子、酶制剂、血液制品等生物制剂需要严格的2~8摄氏度冷链运输。接触过疫苗冷链包装的人都知道,2~8摄氏度冷链包装中高温不超过8摄氏度的不“过热”要求并非难以实现,加大泡沫保温层厚度、多加冰袋即可。但是,要想达到绝对不低于2摄氏度以防止“过冷”冻坏生物制品,难度确实不小,没有专业的冷链包装材料很难实现。保守估计,业内大半冷链包装都无法真正达到不“过冷”的规定,而这也是目前医药包装冷链的通病。

技术太难迫使企业“铤而走险”

  2~8摄氏度包装步骤看似简单,但实际操作起来,每个步骤都要花费数十分钟甚至数小时。而医药物流和冷链快递工作人员面对的药品不是一箱两箱,而是大量需要装车运输的药品。由于没有防止“过冷”包装的有效技术手段,耗时且繁琐的冷链包装步骤迫使他们“铤而走险”不按规操作。

  最常见的做法是,将药品放在冷藏箱内,直接在周围码放零下十几摄氏度甚至几十摄氏度的蓄冷剂。如此操作虽然确保不“过热”,但必然导致药品在包装后的数小时内出现“过冷”情况,冻坏药品。

打通“最后一公里”是关键

  作为冷链包装行业的从业者,应清醒地认识到,现有的医药冷链包装技术仍需完善。根据运输需要,制定不同容量的冷链包装容器,才能真正打通冷链运输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  药品冷链是薄弱环节,如何能有效的解决药品断链问题才是企业及公众所关心的问题。为此中国医药供应链联盟将于9月22-23日上海召开“2016第二届医药冷链全产业链国际高峰论坛”会议将分为冷链药品研发、临床及生产质量控制论坛、冷链药品流通管理论坛、冷链药品终端零售及医院冷链管理论坛三大板块内容。

  本次论坛除邀请我国药品冷链知名专家分享经验外,还将邀请来自美国、欧洲和亚洲等国家专家为您带来解决方案,这是全球医药冷链企业的大聚会。

12条评论网友评论
还可以输入500
全部评论
 友情链接
 合作单位

关注药链圈微信平台
客服热线 010-60315260   广告垂询 010-60315260    运营机构:盈时代供应链管理
举报热线:18500294029     地址: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开发区金光南街2号北楼301室    邮编:102401    Email: cmsu01@163.com    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京ICP备2022029486号    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1848号
关于我们   |   服务内容   |   人才招聘   |   诚挚征稿   |   联系方式   |   加入收藏